
鄭板橋?qū)χ?、蘭這些在傳統(tǒng)文化中代表高尚情操的意象情有獨鐘,多有吟詠。他的詩把個人的志向意趣和世俗人情寄寓其中,透出象外之意、弦外之音。這首《竹》正是如此。
這首詩很寫實,首先寫到竹子的節(jié),竹節(jié)是竹子區(qū)別于其他花木的鮮明特征,竹竿直挺、剛硬,竹節(jié)棱角分明,這其實就是一個志士仁人的節(jié)操。千枝萬葉,青翠離披,只有一種冷色調(diào),絕無雜色,這也正是君子不慕紛華的象征。在干、節(jié)、枝、葉一一說完后,提到了花。竹子不開花,自是其生理使然,但是作者卻將其人格化,說我是不愿開花,因為我不愿意招蜂引蝶。這種寫法讓詩歌抒情意味更濃,詩意更飽滿。蜂蝶其實就是外界的誘惑,我內(nèi)心堅壁清野,外敵自然就無隙可乘。
鄭板橋還有一首詩《題畫蘭》:“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是有花的,且花形好看、花香馥郁,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蘭是四君子之一,人們更多的將它看作是“草”,且將蘭放置于草野山間,比附于隱者高士。畫家筆下的蘭葉舒展瀟灑、無枝無蔓,給人一種清高、孤傲的感覺,這就是鄭板橋詩中所說的“堅貞自抱”。“群芳”在春風中搖曳生姿、爭奇斗艷,但蘭草卻與他們格格不入,始終是沉靜的,內(nèi)斂的,不攀附的,不邀寵的,不隨波逐流的、不慕榮利的。
鄭板橋在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竹石》中寫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感情熾烈、外露,將竹子描述成一位不畏艱險、歷經(jīng)磨難、堅韌不拔的斗士。為何竹子會成為鄭板橋心中的斗士呢?因為他看到竹子生長于山野破巖,質(zhì)地剛硬、堅韌,故能抵御外界侵凌。而且竹竿是中空的,所謂有容乃大,“虛心”故能不輕浮、有堅守。這就契合了我們對志士仁人的所有想象。鄭板橋喜歡竹、蘭,也就不難理解了。
鄭板橋曾在兩個縣累計當過十年知縣,在任期間勤政廉潔,革除弊政,救災賑民,重農(nóng)興教,史載其“吏治文名,為時所重”。在他離任之時,“百姓不約而至,遮道挽留”。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引用鄭板橋的詩句。他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提到自己上山下鄉(xiāng)的感受時曾化用了鄭板橋的詩句:“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借此來表達扎根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志向和信念。習近平總書記還曾深刻指出黨員干部要“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這三個形容詞與竹、蘭的品格是完全相符的。今日之從政者,都應(yīng)該以竹、蘭品格相砥礪。詩以贊之:
知縣十年美譽加,堅貞自抱戒浮華。
一生崇尚竹風度,為避蜂蝶不綻花。
?。魏Q螅?/p>
- 2025-08-07三堂會審 | 通過下屬單位將公款借給其他單位如何定性
- 2025-08-07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shè)方法創(chuàng)新
- 2025-08-07精準監(jiān)督靶向發(fā)力 奮力譜寫生態(tài)保護新篇章 守護大美濕地
- 2025-08-07紓困解難 菜農(nóng)無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