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80后,我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今天能有幸跟隨各位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走過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黃土地。這不僅是一次翻山越嶺的地理探索,更是一次穿越時空隧道的文化尋根之旅。
今天我們迎著山風晨露,一路看到了雨霧繚繞的美麗秋景,同時也感受到了野外考察的艱辛。在這份艱辛背后,我觸摸到的是歷史的脈搏,是遠古文明閃爍的微光。
深入馬銜山的懷抱,采礦釬痕猶在崖壁,而文明的碎片就散落在腳下。我撿起的何止是一塊美石?分明是“玉石之路”上失落的一環(huán),是連接遠古與當下的信物。握石在手,我仿佛能聽見馱隊鈴聲在風中回響,看見那些將玉石文明傳向遠方的無名先民。
在彩陶博物館,我看到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彩陶殘片,這些陶片上的紋飾,既有馬家窯文化波瀾起伏的韻律之美,又似乎蘊含著某些獨特的本地元素,仿佛在訴說著幾千年前生活于此的先民們,他們的審美、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與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每一片彩陶,都是先民留給我們的“無字天書”。
前面聽了各位專家學者的學術分享,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知識的匱乏和本領恐慌。今天我聽到的不僅僅是一項學術成果,更是一個個充滿魅力的文化故事。馬銜山下,洮水之畔,隱藏著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并蓄的密碼。作為一名媒體工作者,我希望今后能用鏡頭和筆觸,將馬銜山和馬家窯的故事講述給更多人,讓這座沉睡的“寶藏之山”從歷史的幕后走向臺前,讓它所承載的古老文明,在新時代重新煥發(fā)出璀璨的光彩!
?。?span style="font-family:楷體;">作者簡介:呼雙鵬,媒體工作者)
- 2025-10-12范鵬:玉文化研究與哲學研究
- 2025-10-12胡秉?。厚R銜山玉文化考察活動三問
- 2025-09-19葉長友:剪紙人生
- 2025-06-05張文軒《論語》百屏捐贈暨多協(xié)會創(chuàng)作基地在永登掛牌






